全程導醫(yī)網 徐州東方醫(yī)院/心理頻道:近日,年僅18歲被譽為“史學奇才”的西安中學高中生林嘉文因抑郁癥在家里跳樓自盡,讓人為之唏噓的同時,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也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昨日,記者咨詢徐州市心理衛(wèi)生研究所所長、東方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趙后鋒獲悉,當下,我市抑郁癥患者已呈現低齡化趨勢,中學生群體開始凸顯。壓力過大、耐挫能力差、不善人際交往成為主要誘因。
案例一:15歲高一學生厭學想自殺
15歲的李楊(化名)自幼天資聰穎,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父母的驕傲,也是小伙伴們學習的榜樣。超級自信的他更是將跨入北大清華作為奮斗目標。
去年,李楊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我市市區(qū)一所重點高中錄取,滿懷希冀的他覺得自己距離目標又進了一步??墒牵f萬沒想到的是,在優(yōu)秀學子扎堆的班級中,他變得那么不顯眼,考試成績更是平平。上課時,他開始變得越來越聽不進課,覺得腦子越來越笨,記憶力也差,覺得這輩子都可能無緣高考,更別提什么北大清華了。到了晚上,他又嚴重失眠。如此惡性循環(huán),讓李楊變得越來越苦悶.開始覺得對不起父母,鄰居的夸贊似乎也變得如同嘲諷一般。
寒假期末考試,他的成績更是一落千丈,這加劇了他想輕生的念頭,“不想活了,活著真沒意思。”這是春節(jié)前的一段時間里,父母從他口中聽的最多的一句話。見此情況,父母將他帶到東方人民醫(yī)院。經過心理晤談與心理、生理檢查,確診李楊患上了抑郁癥。如今,經過藥物治療、心理調節(jié)以及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李楊的病情已經得到緩解。
案例二:她因父母離異患上抑郁癥
小美(化名)是一個漂亮的小女生,家庭的富足讓她從小衣食無憂、如同公主一般。然而,在她12歲時,父母因性格不合選擇離異,這徹底打亂了她的生活。
小美開始變得內向,不愿與同學交流,更不想向同學談及父母。每每看到有父母一起來學校接送同學,都羨慕不已。她變得越發(fā)內向,走路總是低著頭,也不愿和別人打招呼,學習成績步步后退。
媽媽覺得小美是受不了父母離婚才這樣的,時間長了自然會好。一天媽媽幫小美整理書籍時發(fā)現,小美通過寫日記來抒發(fā)心中的郁悶。日記中寫著:“我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讓我父母高興,這樣他們才有可能重新在一起??墒?,為什么我每次都達不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呢?我恨透了自己。”這時,媽媽才發(fā)現,小美已經壓抑到寢食難安并有點自暴自棄的地步了。于是,母親帶小美找到醫(yī)生,經檢查,確診小美患上輕度抑郁癥。
現狀:抑郁癥呈現低齡化趨勢,中學生開始凸顯
對此,東方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趙后鋒告訴記者,由于生活壓力、競爭壓力的增大,成年人患抑郁癥的比例越來越高,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不過,他在臨床中發(fā)現,近幾年來,我市抑郁癥患者已經呈現低齡化趨勢,中學生群體患有抑郁癥的情況也日益凸顯,小學生出現情緒障礙的也遇到過。中小學生的抑郁情緒癥狀與成人相比有所不同,比如,中小學生抑郁的外在表現多以叛逆、亂發(fā)脾氣、失眠多夢、不愿上學等呈現出來,因此大多數家長難以察覺。
同時,趙后鋒表示,2014年國內一項調查發(fā)現,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閃而過的“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在有自殺閃念的孩子中,15.23%的人曾經認真考慮過自殺。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其中自殺未遂的達到1.71%。但是,絕大多數父母對此一無所知。
趙后鋒表示,有不少家長缺少對抑郁癥的認知,一旦發(fā)現孩子出現恐懼上學、精神焦慮等異常時,他們往往認為是學習壓力大,孩子慢慢就會好的。事實上,普通的上學恐懼、厭學,往往在學校里有,一旦下課、走出校門或放假就會減輕或消失。但如果是抑郁癥,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回到家,情緒都是異常的,且呈持續(xù)性。
“還有些家長片面地認為,抑郁癥的表現應詼是表情呆滯、悶不吭聲。事實上,抑郁癥的典型表現是對事物缺少愉悅感,無論對什么事都沒有興趣,也沒有動力,因此家長要耐心交談才能發(fā)現。”趙后鋒表示,抑郁癥的診斷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有些嚴重抑郁癥的青少年往往到最后不得不休學。
探因:壓力大、耐挫能力差、不善交際是主要誘因
趙后鋒表示,迄今,抑郁癥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huán)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郁癥的發(fā)病過程。
“針對中小學生抑郁癥群體來講,壓力大、寵愛過度、耐挫折能力差、不善交際應該是主要誘因。”趙后鋒表示,“除了學習壓力大外,不少家長寄予孩子厚望,甚至有些家長還相互攀比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旦成績與家長的期望出現落差,孩子往往會覺得特別失落、對不起父母。此外,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長處處包辦,這無形中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趙后鋒表示,意志力薄弱、耐挫折能力差是當代青少年兒童的通病,是困擾他們的突出問題。因承受不了挫折、批評等打擊而心灰意冷,甚至找不到生活的動力,就是挫折教育不力的表現。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是一個家庭的焦點,可以說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這往往使他們很自我,不善溝通、人際交往能力差。孤獨感也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趙后鋒表示。
支招:家長、老師應鄉(xiāng)與孩子交心,及早發(fā)現問題
當孩子出現一段時期來經常愛發(fā)火、甚至脾氣暴躁等對立情緒,或者出現頭疼、失眠、厭學、學習拖拉等癥狀時,很可能是抑郁、焦慮或者情緒問題釋放的早期危險信號,因此,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行為習慣變化。
趙后鋒告訴記者,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往往并非僅是孩子個人的問題,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需要父母一起參與,甚至有時還需對整個家庭進行治療。因此有人甚至說,要想治好孩子的抑郁癥,首先要給家長“治病”,家長的這種“病”的根結往往是不良的教育方式、不和諧的家庭氛圍。當然,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減壓、減負的同時,也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總之,家長和老師應該多與孩子交心,這樣才好預防、甚至幫助治療孩子的“心病”。
“另外,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與戶外運動,多與大自然接觸。當然最重要的是,一旦家長發(fā)現一些可疑的早期信號,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就診,以便早發(fā)現、早治療。“趙后鋒說。
徐州心理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