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在外界無相應聲源或電刺激的情況下患者自覺耳內有響聲的一種主觀感覺,為聽覺機能紊亂所致,易受疲勞、休息、睡眠、情緒、月經、噪聲、變態(tài)反應以及頭部血循環(huán)改變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甚至一些食物和飲料都可以成為影響或觸發(fā)耳鳴的因素。耳鳴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疾病中所伴隨的一種癥狀,耳鳴對患者的身心影響極大,如失眠、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消沉或易激動、煩躁等,最終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社交和工作。人群中耳鳴的發(fā)生率約為13%~18%,其中因耳鳴嚴重而求醫(yī)的約占人群的2.4%。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們對耳鳴就有認識,歷代醫(yī)家對耳鳴病因病機的認識,主要有虛實兩端,實證者,如風熱外襲、肝火上擾、痰瘀內阻等,多因外感邪氣或臟腑實火上擾或痰瘀阻滯耳竅所致;虛證者,多為臟腑虛損所致,如脾氣虛弱、心血不足、腎精不足、腎元虧損等,其中主要是脾虛和腎虛,清竅失養(yǎng)而致耳鳴,也就是說,耳鳴與心、肝、脾、肺、腎均有關,非獨腎也。
祖國醫(yī)學認為:耳為腎竅,腎開竅于耳,腎與耳有較密切的相關性,所以很多人一出現耳鳴不分緣由動輒從腎論治,總以六味地黃補腎為主,但見效只十之一二。耳雖為腎竅,但臨床治療耳鳴不能僅僅責之于腎,應從心肝脾肺腎多方論治。在中醫(yī)看來,“耳者宗脈之所聚”,耳鳴與全身臟腑、經絡的功能狀況十分密切,并不僅僅局限于腎,因此治療時也離不開對全身臟腑經絡的調節(jié)。
另外還可以從耳鳴的音量及音調來辨別虛實,一般來說,音量大者既可為實也可為虛,音量小者多為虛,音調高亢者多為實,音調低沉者多為虛,拒納外來噪音,耳鳴常與噪音產生共鳴者多為實證,接受外來噪音,即在噪音環(huán)境下耳鳴減輕或消失者多為虛證。
引起耳鳴的原因很多,全身性疾病和耳局部病變均會導致,我們要根據病人的癥狀、耳局部情況和相關的檢查來做出診斷并針對性治療,要做到辨病和辨證相結合,這樣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是滋陰補腎,對某些感音神經性聾、老年性聾引起的耳鳴并伴有腰膝酸軟、頭昏眼花、虛煩失眠、舌紅少苔等癥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或耳聾左磁丸治療,但是,對于如風熱外襲、肝火上擾、痰瘀內阻、氣血虧虛、腎陽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耳鳴,是不適合使用的,對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等傳音性聾以及突發(fā)性耳聾早期出現的耳鳴,特別是就診時舌苔厚膩者,更是不能使用的,用之反而有害無益。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用藥。
咨詢電話:8390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