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病理學

  一、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原因
 
  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是向前呈弧狀凸起,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見頸椎僵硬、發(fā)扳、X光頸椎側片可見頸椎曲度變直。其原因有:
 
  (1) 急性頸部肌肉扭傷:由于肌肉的疼痛、痙攣,肌肉牽拉骨骼,致使頸部生理曲度變直。
 
 ?。?) 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由于長其坐姿不良,著涼等原因可引起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使肌肉由于疼痛而痙攣。關節(jié)囊、韌帶及小關節(jié)的炎癥引起的疼痛,也可反射性地使有關頸部肌肉痙攣,以保護受累關節(jié),故頸部肌肉的痙攣可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 根型頸椎?。涸诩毙云?,由于受累的小關節(jié)呈急性炎癥,關節(jié)骨膜及關節(jié)囊腫脹,鄰邦近的神經根受激惹,病人多有頸肩部緊張,活動明顯受限,可引起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 頸椎的病變:如頸椎的腫瘤、結核,化膿性感染等均可引起頸部疼痛、肌肉痙攣、頸椎活動受限及生理曲度變直。
 
  (5) 強直性脊椎炎,晚期可引起頸椎僵硬強直。
 
  二、 頸椎盤的退行性變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是頸椎病的最初病理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高而出現,主要表現為髓核的含水量減少;纖維環(huán)纖維增粗,玻璃樣變性,甚至出現斷裂,失去彈性,使椎間盤厚度減少。繼而頸椎間盤受到壓迫、變性纖維環(huán)向四周膨出,使附于椎體緣的骨膜及韌帶掀起,出血,機化,逐漸形成椎體緣骨刺而造成一系列癥狀。
 
   三、 椎間盤變性
 
  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huán)及軟骨板構成。由于急性創(chuàng)傷或者慢性勞損,椎間盤可以產生退行性變。
 
 ?。ㄒ唬?髓核:髓核中水分減少,纖維網和粘液樣基質逐漸為纖維組織和軟骨細胞所代替,最后成為一個纖維軟骨性實體而導致椎間盤變窄。這種變化的病理變化在各個椎間盤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有的開始較早,進行亦較快,負重部分改變更為明顯。大體從30歲以上開始變性,當超過50歲時,此種改變已很明顯了。
 
 ?。ǘ?纖維環(huán):20歲以后纖維環(huán)停止發(fā)育,開始變性。表現為纖維變粗,透明變性,最后破裂,亦可發(fā)生纖維環(huán)向心性裂縫,裂縫一般發(fā)生在外側,髓核可由此突出。
 
 ?。ㄈ?軟骨板:軟骨板變性,逐漸變薄,甚至為髓核所侵蝕而發(fā)生缺損,其后果有二:首先是軟骨板損傷或缺損部的纖維環(huán)失去附著點而變弱;其次是失去了半透明膜作用,使得體液營養(yǎng)物質的交換減少了,因而促因而促進了纖維環(huán)及髓核的變性和壞死。
 
  四、 頸椎易患病的原因
 
  頸椎位于缺少活動的胸椎和重量較大的頭顱之間,其活動度較大,又須支持頭部使之保持平衡,故頸椎容易發(fā)生勞損,尤以下部頸椎即頸5-6為然。由于頸部長期勞損,其椎間盤組織以及骨與關節(jié)逐漸發(fā)生退行性變,影響附近的神經、脊髓、椎動脈而出現各種臨床癥狀。 五、 椎體骨刺的形成
 
  有人認為塌陷椎間盤兩端椎體周圍的韌帶是松弛的,此時前縱韌帶及縱韌帶已失去其防止脊柱過度活動的能力。椎體的異?;顒?,可刺激骨膜下新骨形成而成骨刺;亦有人認為向四周突出的纖維環(huán)將椎體骨膜及前、后縱韌帶推開,在其上下各形成一個間隙。由于椎體前、后縱韌帶松弛,破壞了頸椎的穩(wěn)定性,增加創(chuàng)傷的機會,外傷出血后即可在此間隙形成骨刺。關節(jié)骨刺的形成是骨端的韌帶本身受到過多的張力牽拉的緣故。故向四周膨隆的椎間盤組織推擠周圍的骨膜與韌帶使之受到張力的牽拉即可形成骨刺,加之病變間隙的穩(wěn)定性差、異?;顒硬粩喈a生,韌帶骨膜所受的張力必然加大,骨刺的形成就更加容易??傊捎诓粩酄坷?,反復創(chuàng)傷,骨刺將不斷增大。所之,妥當手術植骨穩(wěn)定該椎體以后骨刺可以變小。
 
  椎體骨刺,連同膨出的纖維環(huán),后縱韌帶和創(chuàng)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纖維化組織在椎間盤的節(jié)段平面形成一個突向椎管的混合突出物。此種混合突出物可以單發(fā),亦可以多發(fā),而頸椎病一般以多發(fā)者居多。脊髓型頸椎病尤其如此。
 
  六、 關節(jié)突及其它附件的改變
 
  由于椎間盤萎縮變窄,其附近的組織如小關節(jié)的關節(jié)囊、棘上韌帶、前縱韌帶、后縱韌帶均有相應的改變。
 ?。ㄒ唬?黃韌帶變性:由于病變椎間隙的穩(wěn)定性差,黃韌帶負擔增大,久而久之,即增生變厚、鈣化或者骨化。
 
 ?。ǘ?小關節(jié)、鉤椎關節(jié)以及其它結構的正常關系發(fā)生改變。
 
  1. 椎間孔上下徑變窄:由于椎間盤退化變窄,上下椎體接近,故椎間孔的上下徑變窄。
 
  2. 椎間孔前后徑變窄:由于頸椎的小關節(jié)面具有自前上向后下傾斜的解剖特點,故當椎間盤變性時,上面的椎體即沿著這個斜面向后滑而發(fā)生半脫位,造成椎間孔前后徑變窄而壓迫神經根,同時椎管前后徑亦變窄而壓迫脊髓,又由于椎間盤各部的變性程度不一,左右上下壓縮變扁的情況不盡相同,可以出現椎體偏歪旋轉,棘突也相應地表現出左右偏歪。
 
  3. 項韌帶退行性變:項韌帶在椎間盤有變性、變得不穩(wěn)的節(jié)段容易受到創(chuàng)傷而出現變性產生軟骨化及骨化。
 
  七、 神經根的變化
 
  頸椎除環(huán)枕關節(jié)及環(huán)樞關節(jié)以外,其余各相鄰兩椎體之間均有椎間盤與之相連。神經根通過各椎間孔而離開脊髓、椎間孔之后壁為椎體附件之上下關節(jié)突、前緣為鄰近之椎體及椎間盤。神經根在離開脊髓時包被著一層脊膜鞘,鞘之根部具有與蛛網膜下腔相通的脊膜根囊,根囊底部有兩個蛛網膜開口稱為脊膜孔。脊神經前后根通過此兩個根孔而達根袖。根袖是脊膜鞘之延伸部分,背根在脊神經節(jié)外方與腹根匯合于此袖內,然后穿出神經孔而成頸脊神經。頸椎病病人的神經根可有如下的病理變化:
 
 ?。ㄒ唬?根袖纖維化:脊膜根囊附近組織,包括根孔附近的蛛網膜,也可發(fā)生纖維化及增生肥厚。
 
 ?。ǘ?神經根受壓:向背外側的突出物,雖未侵入椎間孔,仍可擠壓脊膜囊內的神經根。向椎間孔內的突出物自然要擠壓神經根。神經根受輕者可以發(fā)生神經炎,重者可以發(fā)生華勒變性。
 
  八、 脊髓的病理改變
 
  脊髓型頸椎病的病理變化有如下兩種:
 
  (一) 功能障礙:頸椎病并發(fā)脊髓病的病理改變,在疾病的早期是可以恢復的,是屬于脊髓的功能障礙期。
 
 ?。ǘ?變性改變:頸椎病出現脊髓損害癥狀后,長期未能獲得治療,病變逐漸發(fā)展,可以出現脊髓變性,軟化及空洞形成,導致成不可恢復的損害。至于發(fā)生變性的原因,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
 
  1. 壓迫因素:頸椎椎管呈三角形,而脊髓呈卵圓形,故脊髓前后受壓的機會較多。
 
  2. 外傷因素:當頸椎病患者的硬膜與骨刺或后縱韌帶發(fā)生粘連,根袖出現纖維化、神經根變粗或受到骨刺的箝制時,脊髓的活動度必然減少。由于脊髓的活動減少,受到磨損創(chuàng)傷的機會增大,脊髓易于受傷。
 
  3. 血運障礙因素:頸椎病脊髓前柱損傷較多,符合脊髓前動脈缺血所造成的結果。
 
   4. 交感神經因素:頸椎病由于不穩(wěn)定及局部骨性關節(jié)炎等因素刺激局部的或軟脊膜的交感神經是產生脊髓病的重要原因。
 
  九、 頸椎間盤的物理性能變化
 
  頸椎間盤發(fā)生變性以后,物理性能亦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即耐壓性和耐牽拉力降低。又可發(fā)生下列繼發(fā)性病變:
 
  (一) 耐壓性減低:由于耐力性能差,當頸椎間盤受到頭顱重力及頭胸間肌肉牽拉力作用時,變性的頸椎間盤也可以發(fā)生局部或大部地向外突出,相應地出現椎間隙變窄、關節(jié)突關節(jié)錯位或重疊,椎間孔的上下徑變小
 
 ?。ǘ?耐牽拉力減低:由于病變椎間盤耐牽拉性能差,當頸椎作前屈、后伸,左右側屈以及旋轉動作時,相鄰椎體間的穩(wěn)定性減少,可以出現一系列椎體不穩(wěn)定現象,包括椎間盤的活動度增大、椎體半脫位亦稱滑椎;繼而出現小關節(jié)、鉤椎關節(jié)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項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改變。
 
  十、 頸椎病發(fā)生的原因
 
  目前通過對頸椎病的全程分析和全面觀察,可以確信本病的原因如下:
 
  第一, 退行性變: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的頸椎間盤退行性變以及由此而致的整個頸椎和頸椎其它部位的退變是頸椎病的主因。
 
  第二, 慢性勞損:所謂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的最大限度的活動。包括有:
 
   1. 睡眠的不良體位:因其持續(xù)時間長,會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jié)的失調,而波及椎管內組織,加速退變過程。
 
  2. 工作的姿勢不當:處于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的,雖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頸椎病發(fā)病率特高。如,文秘、計算機員、會計、公務員,電子行業(yè)員工、教師,大中專學生等。生活中長時間打麻將,看電視亦可造成。
 
  3. 不適當的體育鍛煉: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可加重頸椎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下進行,一旦失手造成外傷,則后果更加嚴重。
 
  第三,頭頸部外傷:頸椎病患者中有半數病例與外傷有直接關系。包括有:
 
  1. 交通意外:除造成骨折脫位外,突然剎車而致的頸椎損傷。
 
  2. 運動性損傷:運動員在競技前來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3. 工作與生活中的意外:突然使頸部過度前屈、后伸及側彎。
 
  4. 其它意外:不得法的推拿、牽引等。
 
  第四, 咽喉部炎癥:當咽部及頸部有急慢性感受染時,易誘發(fā)頸椎病癥狀出現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第五, 發(fā)育性椎管狹窄:頸椎管內徑與頸椎病發(fā)生有直接關系,椎管狹小者,當受外傷甚至輕傷時也易發(fā)病。
 
  十一、頸椎病的病理生理特點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變性,頸脊骨質增生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三者的總稱,也有人稱之為頸椎綜合癥。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以頸5-6,頸6-7的發(fā)病最多見。頸椎間盤突出癥是本病的早期階段,其受累的椎間盤較少,一般為1-2個椎間盤;而頸椎病則不然,往往是多數椎間盤受累。其發(fā)病原理與腰4-5和腰5骶1的椎間盤病變有相似之處,即主要為椎間盤在負重的情況下有較多的活動,它受到了過多的細微創(chuàng)傷與勞損。
 
  十二、 頸椎病的生成
 
  產生頸椎病的最初病理變化為頸椎間盤變性,由于它的變性,可使纖維環(huán)、髓核突向韌帶下方而引起韌帶連同骨膜與椎骨間分離,形成韌帶--椎間盤間隙,因多同時伴有局部微血管撕裂與血形成間隙血腫,隨著血腫機化和鈣鹽沉積,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椎體前緣骨刺。
 
  由于間盤變性,還可導致其耐用壓力和牽拉力減低,因而相應地出現椎間隙變窄,關節(jié)突關節(jié)錯位或重疊,椎間孔上下變?。合噜徸刁w間穩(wěn)定性減少,繼而出現小關節(jié)、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韌帶骨化等。此外長期慢性勞損、外傷、炎癥及畸形等都會誘發(fā)和加重刺激壓迫神經根和椎動脈。上述這些病理變化,都會因發(fā)育性椎管狹窄而加重。
 
  十三、 中老年人易患頸椎病
 
  這是因為頸椎病起源于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間盤髓核約80%為水分,其彈性和張力與含水量有密切關系,其含水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初生兒約占90%,14歲減到80%,70歲僅為70%),人到中年后,尤其是腦力勞動,知識階層者由于盤髓核逐漸脫水,其彈力和張力減退、易被壓縮,使纖維環(huán)向外膨出,發(fā)生退變。另外椎間盤血管分布也隨著年齡而逐漸減少,在成年期除纖維環(huán)周緣部以外、間盤內無血管,其營養(yǎng)主要靠透明軟骨彌散而來,故亦易于變性。由于椎間盤退變使椎間隙變窄、松弛、椎間關節(jié)穩(wěn)定性減弱。關節(jié)磨損加重、骨質增生。再加上長期慢性勞損,各種急慢性損傷,也可造成頸椎間盤、韌帶、關節(jié)囊等不同程度損傷,使頸椎穩(wěn)定性下降,發(fā)生增生,壓迫神經血管而引起癥狀。

每周健康熱文關注榜>>  口腔牙齒健康  頸椎病專題  呼吸系統疾病  · 吃得太咸,頭發(fā)變黃  · 常放風箏能益壽(圖)  · 夏季濕熱常熏艾  · 六月:慎防腸道傳染疾病  · 端午系香囊驅疫保健康  · 一周抽15根香煙最善忘  · 英:孕婦職業(yè)影響孩子性別  · 三大誤區(qū)使您視力衰退  · 午睡成為老人的"奪命殺手"  · 清潔空氣,拒吸二手煙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圖片>> 

閱讀下一篇
頸椎病的生理學
亚洲无码一二三区免费影视,亚洲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