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風”病知多少


  中醫(yī)把某些疾病叫風。如把屬于痹病或?qū)儆趥吹模驅(qū)儆趦?nèi)、外、五官、神經(jīng)和皮膚等各科中的某些病,以風命名。風名繁多,且與病態(tài)癥狀、病所、顏色、特征及其他病情等有關(guān)。
  以禽獸蟲魚形態(tài)命名的有:鶴膝風、鵝掌風、雞爪風(患指、趾萎縮)、白虎風(腫痛,勢似白虎的迅猛)、羊癜風、螞蟻風(患處小丘疹似螞蟻成片密集,疔癢有滲出液)、龜背風等。
  以農(nóng)業(yè)相關(guān)術(shù)語命名的有:秧風、草鞋風、擔子風、麥芒風。
  以癥狀命名的有:雷頭風、搖頭風、歪頭風、歪嘴風、牽嘴風、漏肩風、纏腰風、吊腳風(腳抽筋)、穿踝風等。
  以部位命名的有:正頭風、偏頭風、喉風(喉痹)、骨槽風、半肢風、脈窩風(肌腱炎之類)、落骱風(歷節(jié)風)、沿爪風(甲溝炎)、坐臀風、陰囊風、四肢風等。
  以特征命名的有:厲風(大麻風)、癱風、痙風、截足風(脫疽)、大腳風、軟骨風等?! ∫灶伾挠校撼嘤物L、紫白癜風、白癜風、風白禿風等。
  以病程命名的有:四六風、急驚風、慢驚風、慢脾風等。
  以臟腑命名的有:小兒肺風、肝風、腎風(急性腎炎)、腸風(便血
解說中醫(yī)學的十個數(shù)字
  一枕:中醫(yī)診病切脈時所用的脈枕。
  二氣:中醫(yī)陰陽學說中的陰陽二氣。
  三物:中藥來源主要是植物、礦物和動物。
  四氣:中藥的藥性是寒、熱、溫、涼,稱四氣。
  四診:中醫(yī)診病的方法是望、聞、問、切。
  五味:中藥的藥味是酸、苦、辛、甘、咸。
  五臟:指心、肝、脾、肺、腎。
        六腑: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常指自然界四季氣候的正常變化,稱為六氣;如超
  越正常限度,即成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則稱為六淫。
  七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的情志活動,如超越限度,則常能成為內(nèi)傷病的致病因素。
  八法:為中醫(yī)治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汗、吐、瀉、和、溫、清、消、補。
  九痛:中醫(yī)將疼痛的感覺,分為脹痛、墜痛、刺痛、絞痛、灼痛、冷痛、跳痛、空痛和隱痛9種。
  十問:中醫(yī)問診的十問歌為: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指大、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婦女尤須問經(jīng)期,天花麻
治虛之本,肺脾腎是也
  虛勞是指多種慢性虛弱性疾病發(fā)展到嚴重階段的總稱,亦稱虛損。虛指臟氣虧虛,陰陽氣血不足;損指形體消損,肌肉瘦弱;虛損日久即成為勞。凡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勞傷過度.飲食不節(jié),病后體虛.均可導致本病的發(fā)生。病變部位涉及五臟,而以肺脾腎為主;病理性質(zhì)則是陰陽氣血不足,或單病?;蛳嗉鏋椴?。治療本病總以補益為主。所謂“虛則補之”、“損則益之”。
  治病求本是中醫(yī)治則體系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歷代醫(yī)家對“治病求本”的含義有諸多不同的認識與理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約有以下五方面:①病因為本。對于病因為本的認識,首推朱丹溪的陰陽病邪為本:“疾病之源,不離于陰陽二邪也,窮此而療之,厥疾弗瘳者鮮矣……夫風、熱、火之病,病即本于陽;濕、燥、寒之病,病即本于陰。”次推周慎齋的起病之本為本:“種種變幻,實似虛,虛似實,外似內(nèi),內(nèi)似外,難以枚舉,皆宜細心求其本也。本必有因,或因寒熱,或因食氣,或因虛實,或兼時令之旺衰。”②脾胃為本。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有傷。百病乃生。黃承吳說:“治病必以脾胃為本……胃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故人生以胃氣為本。”突出了脾胃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性.以示其在病理及其臨床診療上的重要意義。③脾腎為本。脾腎為先后天之本,性命之根,人之生唯賴此二臟,而疾病的轉(zhuǎn)歸與治療亦當重脾腎。李中梓說:“《經(jīng)》日:‘治病必求于本’,本之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無源之流,無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經(jīng)也。故善為醫(yī)者。必責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腎,腎應北方之水,水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在脾,脾為中宮之土,土為萬物之母。”治病要保護脾腎,根本在而病有痊愈之機。④六變?yōu)楸??!毒霸罆?bull;求本論》指出:“萬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熱虛實六者而已。”病之變化不出此六端,治病求本與表里寒熱虛實相結(jié)合,便于臨床用,也豐富了治病求本的內(nèi)容。⑤病機為本。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基礎理論》說:“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療疾病時,必須尋求疾病的本質(zhì),并針對其本質(zhì)進行治療。”并進一步解釋:“結(jié)合臨床實際看,‘本’當指疾病的病機而言,病因、病性、病位、邪正關(guān)系等。均是病機要素。”將治病求本的含義密切結(jié)合臨床實際,既具體又實用。
  實際上,肺脾腎三臟相互之間是互助互用、密切聯(lián)系的。肺司呼吸,《理虛元鑒》謂“肺為五臟之天”:脾主運化,脾為“后天之地”,后天之“天~地”相合,共同化生后天之氣,故有“脾為生氣之源、肺為主氣之樞”之說。肺司呼吸,腎主納氣。張志聰認為“肺腎之氣相通.肺主氣發(fā)源于腎”,故《類證治裁》云:“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而后天之氣又不斷充養(yǎng)、培育腎中的先天之氣,二者互生互用。共同構(gòu)成一身之真氣。此一身之真氣通過三焦敷布全身,內(nèi)至臟腑、外達肌腠,發(fā)揮其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若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皆能影響一身之氣的形成,導致氣的生成不足。功能減弱。或?qū)е路文I氣虛、脾腎氣虛等。臨床上對于氣虛病證的治療,從肺脾腎調(diào)治。常獲卓效。故此《理虛元鑒》云:“理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一身之根。知斯三者,治虛之道畢矣。”綜上所述,肺主一身之氣與脾腎為生氣之源,是從不同的方面強調(diào)肺脾腎三臟對于氣的重要性。中醫(yī)理論指出正氣與肺脾腎等臟器有很大的相關(guān)性。

 


亚洲无码一二三区免费影视,亚洲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